京杭运河

统驭泇河之重镇 韩庄

时间:2018-6-28 9:48:03  作者:微山湖  来源:  查看:116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微山湖运河上的古镇——韩庄镇    韩庄本来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名不见经传的自然村落─韩家庄。就是这名不见经传的韩庄,却用实际行动终止了历史上争论了三十年之久的"泇河之议"。用锐意创新、愈挫愈奋的精神回答了...

微山湖运河上的古镇——韩庄镇

    韩庄本来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名不见经传的自然村落─韩家庄。就是这名不见经传的韩庄,却用实际行动终止了历史上争论了三十年之久的"泇河之议"。用锐意创新、愈挫愈奋的精神回答了官僚们的浮议,从此奠定了韩庄人的"务实求索、坚韧不拔、包容创新"的文化品格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。


 京杭运河之泇运河长二百六十里,它自夏镇南三孔桥向东,过寨子、刘昌庄、彭口闸转东南穿郗山至韩庄,折向东经台儿庄转东南至邳县直河口,是我国明代最有成就的水利航运工程。泇河的开凿使京杭运河漕运走上了鼎盛,然而,开挖泇河并非一帆风顺,其间充满了矛盾和斗争,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争论,这便是历史上的"泇河之议"(《明史.卷八十七.志第六十三.河渠五》)。

    "沩河之议"持续三十年之久,是明代围绕如何解决黄河害运问题而展开的一场跌宕起伏、蜿蜒曲折的大争论和宫廷争斗。从隆庆三年(公元1569年)开始提议开泇,到万历三十二年(公元1604年)开成通航,历经两代皇帝,参与的历史人物多达30余位,他们中有位高权重的尚书、恪尽职守的漕河大吏、也有经验丰富的基层小吏。围绕着如何解决黄河河患问题,出现了主黄派、主泇派和中间派三系力量。主黄派坚持以黄河作为运道,通过治理黄河来解决河患问题;主泇派认为黄河短期内无法治理好,漕运一日不可中断,必须另辟运道、开挖泇河,使漕运摆脱黄河的制约,才能确保漕运无误。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,在"泇河之议"中也犹豫不决,造成在开泇问题上众说纷纭,卜朔迷离。

    1570年,黄河大决邳州,睢宁至宿迁淤一百八十里。总河侍郎翁大立言."权宜之计在弃故道而就新冲;经久之策在开泇河以避洪水(明史.黄河上)。"请求在这两种方案中选择。时潘季驯筑坝堵塞诸多决口,河水归正流,漕船获通。大立则以迟误漕粮削籍。1571年四月,黄河复决邳州王家口,自双沟而下,南北决口十余,损漕船运军千计,没粮四十万余石,而匙头湾以下八十里皆淤。朱衡奏,在茶城以南运道犹经黄河,非远避无以善其后,请开泇河。帝即命给事中骆遵会勘,遵言:泇口河取道虽捷.施工实难。与其烦劳巨费开泇,不如及时休防保旧运道,请罢开泇之议,遂拉开了"泇河之议"的序幕。

   1576年,黄河在邳州决口,茶城段运道淤塞,2000余艘漕船滞留邳州。总河都御史傅希挚再提开凿泇河以避黄河之险,这个建议得到了万历皇帝的认可,但由于总揽朝政的张居正反对,开泇河的事宜停留在形式上。1578年夏,张居正起用治河专家潘季驯,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总理河漕,着力解决"黄河"问题。潘季驯意在治河,此后近20年,河走徐邳。1593年,徐沛渔滕诸郡邑雨潦大作,溃漕堤近200里。总河舒应龙以泄水之名在微山湖东韩庄开支渠,史称韩庄支渠,引彭河通泇泄昭阳湖及鱼台等县积水。舒应龙不提开泇而说宣泄决口积水,实际是避"开泇河的争论"而实开泇河,历史上称他为"首开泇河"。舒应龙的智慧举措使得泇河开凿成为现实。1600年,总河尚书刘东星主持将韩庄支渠河槽加宽加深,并于韩庄向北在湖东开河四十五里以便纤挽船只,免湖中行船漂沉之风险。同时在韩庄东的河槽上分别建德胜、万年草闸和巨梁石闸。1604年正月,李化龙主持开泇河,自夏镇南李家口(今三孔桥)向东,经种口转东南郗山、至韩庄折向东,经台儿庄、转东南至邳县直河口入黄河夺泗之运道,长二百六十里,统称泇河。当年八月修成,粮船由泇者三分之二。次年二月,曹时聘继续扫尾工程,三月竣工,五月全线通航。泇河开通后,南来航船由邳县直河口入泇河,经台儿庄─韩庄─李家口入漕运新渠,经夏镇至南阳入会通河达北京。从此京杭运河畅通300余年未再有大的改道。更为重要的是:泇河之开,微山、郗山、吕孟、张庄、武家诸湖始连,形成微山湖,之后南四湖渐渐融为一体,成为江北大泽;韩庄也华丽转身为一方重镇。1765年,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驻跸韩庄,伫立于气势恢宏的韩庄双闸前,欣然命笔:韩庄水气罩楼台,雨后斜阳岸不开。人在长弯深处好,风帆一一眼中来。泇河的成功开凿,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水利漕运专家的智慧和胆略,他们注重实践、善于总结、刚直不阿、敢于直言的为官品德永远昭示后人。舒应龙以实践第一、避争议用事实说话的智慧开挖韩庄支渠,揭开泇运河之开端。韩庄也因成为开泇发轫之地,用实际行动终止了30年之久的"泇河之议"而载入史册。自韩庄运河湖口溯泇运河北行,过张阿闸、郗山南减水闸,历境内四十余里泇河,有村庄曰郗山村,旧称郗山集,相传为晋太尉郗鉴筑城处,因郗公墓在村中秀美山坡上而得名。

    据清道光年间《滕县志》载:晋郗鉴墓在郗山西麓,旧有高阜。世传为鉴墓,碑文为王羲之书。晋朝诗人曹毗题郗公墓云:"青松罗前隧,翠碑表高坟,玉颜无余映,蕙风有余熏"。现郗公墓址已平,民国年间郗山热心人士重立的墓碑文革期间也被毁,郗山排灌站西南角还有被毁的两块残碑,可见"郗公鉴"字样。郗山南麓,原有一座巍峨壮观的寺庙古木兰寺,又称弥陀寺、弥勒寺,是一处历史悠久、至今仍未湮没的文化古迹。弥陀寺建于宋康定二年(1041年),金承安二年(1197年)重修。原为佛寺,朝廷追赠花木兰为孝烈将军,为褒扬爱国民族英烈,寺内同时供奉孝烈将军像,故名"古木兰寺"。清史学家谈迁顺泇河晋京途中曾两次弃舟登岸来此。直到解放后,古木兰寺正殿、大殿、火神殿、钟鼓楼、僧舍厢房俱全,墙垣齐整,且有僧人住持。寺院依山而建,大雄宝殿飞檐斗拱,雕梁画栋,一派金壁辉煌,殿内彩塑有花木兰像及十大天王法像、关公檀木雕像等中西合璧的雕塑。正子午线上的园拱形寺门上方,石刻有"古木兰寺"牌匾,院门朱漆铜钉,正对着浩淼的微山湖,遥望着微山岛。

 

上一篇:马西良:大运河上明珠——微山湖
下一篇:没有了
本类推荐
微山湖旅游资讯 | | | | | | | | | | | |
微山湖旅游网版权所有 谢绝转载  
Powered b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