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

汉晋名医:王叔和

时间:2018-8-7 14:23:49  作者:微山湖  来源:  查看:28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   王叔和(201~280年)名熙。魏晋间医学家。东汉末山阳高平(今微山县两城)人。王叔和出身于农民家庭,幼年时为避战乱,举家迁徙荆州襄阳,投奔同族人王粲、王凯,得到同乡刘表的关怀,受到王氏兄弟的照顾。 王叔和幼有大志,聪慧好学,十六七岁就熟读...
      王叔和(201280)名熙。魏晋间医学家。东汉末山阳高平(今微山县两城)人。王叔和出身于农民家庭,幼年时为避战乱,举家迁徙荆州襄阳,投奔同族人王粲、王凯,得到同乡刘表的关怀,受到王氏兄弟的照顾。
 
汉晋名医:王叔和

 王叔和幼有大志,聪慧好学,十六七岁就熟读经史,知识渊博,通古达今。东汉建安年间,刘表病逝,王氏兄弟归顺了曹操。王叔和目睹战争和疾病给百姓带来的灾难,立志学医,以解万民之苦。从此,他屡走南阳,学习张仲景的医道,探求张伯祖的验方。两三年后,王叔和便行医于襄阳一带,时人称之为“神医”。
 

汉晋名医:王叔和


    王叔和主要的成就是帮后世整理了伟大的典著《伤寒论》和《脉经》。这两部典著可以说倾尽了其毕生心血才做出来的,一边总结前人的经验(主要是扁鹊、华佗、张仲景),一边总结大量的临床经验,终于编撰出这两部典著。他这个人是不叫沉稳好静的,他伟大的成就与他的性格分不开,只有勤奋好学、谦虚沉稳的人才能静下心思编撰文献。他的性格主要来源于年少时候的贫寒,他并没有因为贫寒而虚度自己,而是将这种贫寒当做对自己的磨炼,从此专心致力于医学的研究,并以治病救人为己任。在最初的时候贫寒出身的他被人瞧不起,很少有人愿意找他看病,但是他精湛的诊脉辨症逐渐为他打响了名气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他看病,最后当选为当时的太医令。这个职位给了他阅读医学典著的好机会,因此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,他的医术突飞猛进,并为之后编撰著作积累了很多重要的知识。
 

汉晋名医:王叔和
 

 魏正始初年,朝廷选王叔和进京为御医。正始中,迁为太医令,掌管朝廷医政。王叔和在朝任职期间,辑集散佚的张仲景《伤寒()病论》遗文,精心编次、整理和补充,使张仲景的遗著得以保存、流传。后又著《脉经》10卷。王叔和以年老辞官乔寓襄阳。晋太康元年(280),王叔和病故于襄阳,终年79岁,葬于岘山之麓(民国《麻城县志》又说,其墓则封垄在今之麻城县青龙尾,居城南30里处)
 

汉晋名医:王叔和

王叔和的《脉经》主要讲述了人体的脉象诊断并将病患的脉象、症状和治疗严谨地结合起来,将脉象真正用于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来。为了能让后人更好地理解《脉经》中的相关内容,他还分别撰写了《脉诀》、《脉赋》、《脉诀机要》及《小儿脉诀》四部著作,这对于医典的流传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王叔和不仅医术令人敬佩,他严谨的做事态度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。由于他编撰《脉经》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引用了前人的理论,为了让后人能够了解出处,王致和还将自己引用古文献的部分标注出来,并明确指明其出处,这样就便于后人查找 了,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,现在写论文的时候也都需要严格标注出处。
 

汉晋名医:王叔和

王叔和是一个严谨的医者和作者,正是因为他的专心整理,才让他之前的名医的许多理论得以保存传世,不然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,书籍这种东西丢了就是全部的心血遗失了。

以上就是周汉晋名医:王叔和的相关内容,后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家,还在山东省建立了叔和中医院,他的伟大成就值得我们敬佩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王粲
本类推荐
微山湖旅游资讯 | | | | | | | | | | | |
微山湖旅游网版权所有 谢绝转载  
Powered by